二童一马bai[ èr tódung yī mǎ ]
生词本zhi
基本释义详细释义
[ èr tóng yī mǎ ]
用以指少年dao时代的好友。
出 处
南朝·宋·回刘义庆《世答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殷侯既废,桓公语诸人曰:‘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,我弃去,己辄取之,故当出我下。’”
二满三平
比喻生活过bai得去,很满足du。同“三平二满zhi”。二心三意dao想这样又想那样。形容版意念不专,主意不定。同权“三心二意”。二次三番不止一次的,反复的。二帝三王二帝:唐尧、虞舜;三王: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。指古代帝王。二桃三士比喻借刀杀人接二连三这样的成语有很多复,比如:
一清制二白bai、一干二净、一清二楚、一石du二鸟、一穷zhi二白、一而二dao,二而一、一差二错、一百二十行、一二二一、一雷二闪、一齐二整、一狠二狠、一林二虎、一而二,二而三、一来二去、一高二低、一台二妙
没有“十什么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3396335二什么”的成语。
带有“十二”的成语有:
1、【成语】: 十二道金牌
【拼音】: shí èr dào jīn pái
【解释】: 宋代凡传递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,皆用金字牌。后以之作为紧急命令的代称。
【出处】: 《孽海花》第三十回:“巧了,景王府里堂会戏,贞贝子贞大爷一定要叫他和敷二爷合串《四杰村》,十二道金牌似的把他调了去。”
【举例造句】: 昨天从北京传来了十二道金牌,勒令她火速回去揭发交代问题。 ★《新华文摘》1982年第1期
2、【成语】: 十二金钗
【拼音】: shí èr jīn chāi
【解释】: 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钗之多,后喻指众多的妃嫔或姬妾。
【出处】: 南朝·梁武帝《河中之水歌》:“头上金钗十二行,足下丝履五文章。”
3、【成语】: 十二金牌
【拼音】: shí èr jīn pái
【解释】: 金牌: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,用金字牌,由内侍省派人速送。比喻紧急的命令。
【出处】: 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言飞孤军不可久留,乞令班师。一日奉十二金字牌,飞愤惋泣下。”
【举例造句】: 是人呵,怕他气概。只当得亲捧出十二金牌。 ★明·茅维《闹门神》
4、【成语】: 十二万分
【拼音】: shí èr wàn fēn
【解释】: 形容程度极深。
【出处】: 鲁迅《伪自由书·伸冤》:“我们这种倾向十二万分的坚定,例如那布告上也说:‘如有奸民流痞受人诱买勾串,或直受驱使,或假托名义,以图破坏秩序安宁,与构成其他不利于我国家社会之重大犯行者,杀无赦。’”
【举例造句】: 我十二万分的抱歉!不过,小姐的事,我一定帮忙! ★老舍《面子问题》第二幕
5、【成语】: 识二五而不知十
【拼音】: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
【解释】: 只知道一个方面,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。
【出处】: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且王之所求者,斗晋楚也;晋楚不斗,越兵不起,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。”
【举例造句】: 夫回瑗可弃,而杨董获升,可谓识二五而不知十者也。 ★唐·刘知几《史通·品藻》
不擒二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63632毛 擒:捉拿,捕获。二毛:指头发斑白,引申为上年纪的人。不捕获年长的人。 国无二君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。
毫无二致 二致:两样。丝毫没有什么两样。指完全一样。 家无二主 指一家之内,不可以有两个主人,否则会发生争吵,不得安静。 九牛二虎之力 比喻很大的力气。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。 两面二舌 比喻在两方面挑拔。 七十二行 泛指各行各业。 三平二满 比喻生活过得去,很满足。 三心二意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,犹豫不定。常指不安心,不专一。 天无二日 日:太阳,比喻君王。天上没有两个太阳。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。比喻凡事应统于一,不能两大并存。 心无二用 指做事要专心,注意力必须集中。 言无二价 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。 一差二错 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。 一干二净 形容十分彻底,一点儿也不剩。 一来二去 指一回又一回,经过一段时间。表示逐渐的意思。 一雷二闪 形容躲避迅速。 一清二白 比喻清楚、明白。 一穷二白 穷:指物质基础差;白:指文化和科学落后。比喻基础差,底子薄。 一石二鸟 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。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样好处。 别无二致 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。 才贯二酉 二酉:指大酉山、小酉山。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、学识渊博。 法无二门 指法律统一,前后一致,不能随意变通。同“法出一门”。 感戴二天 形容那些把人从危险、艰难、疾病当中挽救出来的人。 狐不二雄 比喻两雄不可并存。 口不二价 指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。 三冬二夏 犹言三两年。上一篇:若-若-的成语,若……若……成语